每个人都要有点战略思维

加载失败 2025年08月20日 18 0

每个人都要有点战略思维

有一句话你一定听过:不要用战术的勤奋去掩盖战略的懒惰,但你有没有琢磨过为啥?

很多人常常有这种感觉:每天忙得像个陀螺,团团转,好像做了很多事,但到了晚上或者周末一盘点,又感觉好像哪儿都没去,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朝着哪个方向使劲;或者总听到老板大佬们张口闭口战略布局,感觉特别高大上,但又云里雾里,觉得那玩意儿离咱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。

告诉你个秘密,这可能是我们都掉进了一个假装在努力,却缺乏方向的陷阱里。而跳出这个陷阱的关键,恰恰就是那么一点点战略思维。我知道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词太玄乎了,但别怕,今天我不跟你扯那些复杂的理论,就用大白话聊聊为啥咱普通人也需要这玩意儿,以及那听起来特玄乎的战略是啥?它对我们到底有什么用?

1. 什么是战略

咱们不讲理论,先来听个故事。

想象一下你想去登珠峰,摆在你面前的路可不止一条。有条路呢,商业开发成熟,有向导、有固定绳索,甚至旺季还要排队,适合想体验、图个安全的游客;还有条路呢,极其陡峭,雪崩频发,是给那些追求极限、想创造历史的大神准备的。

现在问题来了,哪条路是对的?感觉到了吧,这问题没法简单回答对或错,关键是看你是谁、你想怎么上去 —— 是为了朋友圈打卡?还是为了挑战人类极限?你的体能、装备、预算够不够?

你看,一旦你开始琢磨 “我该选哪条路上去,怎么走最适合我”,恭喜你,你已经在动用战略思维了。

所以战略的第一个大白话解释就是:它不关心你要去哪里,也不太纠结为啥要去,它真正关心的是 “怎么去”。战略本质上就是选择一条最适合你的路。

赚一个小目标不是战略,怎么赚到这个小目标才是战略;成为第一不是战略,怎么成为第一才是战略。

2. 战略的作用

那选这条路是为了干啥呢?很简单,为了搭桥

在你现在的位置和你想去的地方之间,通常都有条鸿沟,对吧?比如:你想拥有好身材,但现在只有一块腹肌;你想升值加薪,但现在还是个基层员工。战略就是根据你手里的牌,帮你设计一座桥,让你能跨过这条鸿沟,从现状走到目标。

但是这桥也不是万能的:

  1. 你得先知道要去对岸的哪里,如果你连自己想去哪都不知道,那建再多桥也没用,对吧?
  2. 这桥是根据你的身板设计的,如果设计了一座钢索桥,结果你恐高或者体力不支走不过去,那不能怪桥不行。

3. 不要用战术的勤奋去掩盖战略的懒惰

理解了战略是选路和搭桥,那我们常说 “用战术的勤奋去掩盖战略的懒惰” 是什么意思呢?

想象一下,消防队接到报警,哪里着火了,赶紧冲过去灭火,这就是战术 —— 哪里出事解决哪里,非常直接,解决眼前的问题。

那战略像什么呢?战略更像是研究怎么才能让火不烧起来:是提前检查电路,是改进建筑材料防火等级,还是规划更合理的消防通道。

你看,战略是主动地往未来看,是系统性的思考。它不是等问题发生了再去救火,而是提前思考未来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,我们现在怎么做才能到时候从容应对,甚至让问题根本不发生。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累,就是因为天天在救火,却很少花时间去思考怎么防火。这就是所谓的 “战术勤奋,战略懒惰”。

所以你看,战略这东西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,也不是只有大老板才需要懂,它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。

回到我们开头说的,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点战略思维?因为生活和工作就像一场漫长的登山:你想去哪里?五年后、十年后你想活成什么样?这是你的山顶;你现在站在哪,手里有什么装备和体力,这是你的起点和能力。那么怎么走才能更稳、更快、更适合地到达你想去的地方,这就是你的人生战略。

是该专注一个领域死磕到底,还是多尝试几个方向看看机会?是该稳扎稳打、步步为营,还是抓住某个风口搏一把?没有标准答案。但当你开始认真思考 “怎么去” 的问题,并且基于对自己的了解、对未来的判断去规划、去行动时,你就已经在运用战略思维了。

这能让你在看似纷繁复杂、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,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方向;让你不再只是忙碌地救火,而是能够更从容地防火,活得更清晰、更主动。

所以学点战略思维吧,它也许是能帮你把生活这盘棋下得更好、更明白的一个实用工具。

Last Updated: 2025/08/29 09:58:18
资本原罪 初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