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常年维持在 2% 以上,意味着每存进 100 块,银行转手就能赚走 2 块。这些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是 14 亿人每天往存折里塞的血汗钱垒起来的。更讽刺的是,银行用储户的钱放贷赚差价时,给老百姓的存款利率连通胀都跑不赢。定期存款利率跌破 2%,而通胀率常年超过 5%,这等于明抢储户的购买力。可当储户想取自己的钱时,银行倒摆起谱来了,仿佛那些存在保险柜里的钞票突然变成了银行的私产。
八旬老人被抬到银行办业务猝死的事,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银行业脸上。监管不是挡箭牌,懒政才是真病根。每次出事就拿反洗钱法规定当挡箭牌,可《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管理办法》明明写着:对行动不便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。
某股份子银行年报显示,科技投入超百亿,却舍不得给每个网点多配两个上门服务的专员。这不是做不到,是不想做。更可耻的是,某些银行把责任推给家属,说什么 “为什么不早点办手续?” 他们选择性地忘记了自己在社区摆摊拉存款时的殷勤,忘记了大堂经理追着老人推销理财产品时的热情,需要担责任时就摆出冷脸,这分明是看人下菜的势利眼嘛!
说实在的,银行现在的吃相太难看了。开在 CBD 的私人银行倒是装得跟皇宫似的,专门伺候那些存款超过千万的 VIP 们,可服务普通老百姓的网点呢?我说的是服务,服务懂吗?
某大行三年裁员 2.8 万人,智能柜台取代了 90% 的现金窗口,手机银行更新得比翻脸还快,可他们忘了,我们还有 2.8 亿老年人,有 1.2 亿视障群体,有无数不会用智能设备的农民工。当银行把降本增效的屠刀挥向基层员工时,被砍掉的是老百姓们最后的安全绳。
某城商行要求每个柜员日均接待 120 个客户,平均三分钟处理一笔业务?这不是服务,这是流水线上的屠宰。更荒唐的是某些银行搞出 “微笑服务八颗牙齿” 的考核,逼着员工在超负荷工作中保持微笑,把人性化服务变成了行为艺术。
最气人的是还整天喊反洗钱,防诈骗是该做,可也不能一刀切呀。你们银行要真这么负责,倒是给每个网点配够人手啊。那些个银行年报写得真漂亮,“成本收入比持续优化”,翻译成人话,不就是把基层员工往死里压榨吗?现在的银行柜员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,上厕所都得掐着表。去年某支行裁掉了三分之一的人,剩下的天天加班到晚上九、十点,就这还天天喊微笑服务,换你每天憋尿 8 小时还能笑得出来?
所以银行既不能好好对待自己的 “牛马”,又不能认真服务他的客户,完全变成了资本压榨,早就忘了初心了。
我认为每增加一亿利润必须多雇 10 个柜员。柜员就是服务员,专门服务普通储户的服务员。再出现这种老人被抬着办业务的情况,直接扣行长年终奖。咱们普通储户也不是要当上帝,就想踏踏实实存个钱、取个钱,这点要求过分吗?
你说人家奶茶店怎么做的,高峰期还知道多派几个店员呢。银行倒好,明明赚的是最稳当的息差钱,反倒学起了互联网公司搞 “优化”,裁掉的大堂经理、柜员,省下的钱全变成高管们的年终奖。去年某大行行长年薪 600 多万,够养 20 个柜员了吧。这些高管们坐着百万年薪,当然体会不到老百姓排队两个小时的苦。
要我说,银行就该把 “服务” 两字刻在脑门上,躺着赚全世界最安稳的钱,你就该担起最基本的社会责任,别整天想着怎么从老百姓身上薅羊毛,多琢磨琢磨怎么让大爷大妈少跑腿。现在你搞的这套,简直是吃饭砸锅,赚着储户的钱反过来折腾储户。
2024 年商业银行净利润突破 2.3 万亿,平均每天进账 63 亿,这些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而是千万储户存在银行的血汗钱,在替你银行打工啊。你银行的金库是用老百姓的信任堆起来的,别忘了那些连扫码都不会的老年群体。
建议啊,咱们设立基础服务力考核指标,要求银行必须保证每个网点最低服务人数,借鉴医院的家庭病床模式,对特殊客户提供上门服务,更要把客户满意度真正纳入《高管绩效考核》。
当某天我们去银行,看到的不再是满脸憔悴的排队人群,而是工作人员耐心教老人操作设备的场景,那时候才能说银行业找回了初心。毕竟再炫酷的金融科技也暖不热被伤透的民心。